小心 容易被你忽视的儿童糖尿病
成年人患糖尿病大家都不陌生,可每次说起儿童糖尿病,总会有人一声惊呼,孩子还会得糖尿病?惊讶的眼神就像在听天方夜谭。是的,没错,不仅儿童,新生儿也可以患糖尿病。糖尿病在儿童的发病率逐年增加,2017年我国20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数量约47000人,仅低于美国、印度及巴西,位列第四。
国内外对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都是很成熟的。不过,当儿童出现一些糖尿病症状时,很有可能被忽视和误诊。比如,曾经有个孩子因腹痛就诊,家长认为孩子当时的深大呼吸是太累了导致的;还有个孩子因为深大呼吸被当作哮喘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而加重高血糖的。因此,提醒家长及基层医院的医生,加强对糖尿病的认识,尽早识别出糖尿病的可能。避免糖尿病的延误诊治给患儿及家庭带来毁灭性打击。
儿童糖尿病 多源于胰岛素缺乏
儿童糖尿病以1型为主,绝大部分病因为自身免疫性胰岛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缺乏。临床表现出高血糖高尿糖后的渗透性利尿而致的多尿烦渴,由于缺乏胰岛素,血糖不能被机体利用而致的饥饿多食,蛋白质脂肪的代偿性分解导致的消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糖尿病“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症状及原因。病情再进一步发展,脂肪酸分解形成大量的酮体在体内堆积引起酮症酸中毒,此时会出现深大呼吸,呼气中有烂苹果的味道、腹痛呕吐、严重时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儿童糖尿病起病急,15%-70%起病时伴酮症酸中毒,后者在诊治前后容易合并脑水肿,而脑水肿是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脑水肿的发生主要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程度、发病持续时间及治疗过程中补液速度过快等有关。家长和基层医院的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是导致延误诊治影响预后的关键。
出现这些症状 测测尿常规、指血糖
临床工作中见到各种主诉就诊的患儿。有单纯多饮多尿的、有体重下降一年的、有尿液黏稠(尿糖高导致)的、有月经紊乱的,这些情况下一般会检查血生化,但简单的尿常规及指血糖的检查结果就可以明确诊断。有些急症如心慌胸闷、腹痛呕吐、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者,容易被误诊为心肌炎、胃肠炎、哮喘、脑炎而忽视血糖的指标,错误的输含糖液会导致病情加重。
在这里给大家讲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病例。那时我刚刚作为内分泌科的主治医师,一个12岁女孩腹痛,为排除子宫卵巢疾病行憋尿超声。为了憋尿,喝了两瓶含糖饮料,超声结果证实没事就回家了。回去后孩子就昏睡不醒,家长感觉孩子情况异常及时来到我院就诊,当时查血糖52mmol/l ,检查提示重度酮症酸中毒合并高血糖高渗昏迷,经过匀速补液降糖治疗,孩子足足昏迷了三天才醒过来。这个孩子后来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主要跟家长就诊及时,而且我们严格按照酮症酸中毒诊治指南的48小时匀速补液、稳步降糖、避免脑水肿密切相关。另一个男孩反复呕吐就诊,诊断胃肠炎,口服补液治疗症状没好转,出现深大呼吸后昏迷休克,外院补液抗休克治疗后,转到我院时已经休克昏迷了5小时。虽然稳步降糖消酮治疗,孩子却再也没有醒过来。这个教训太过于残酷,以至于让人无法接受。
“胰岛素”并非洪水猛兽 剂量随患儿生长调整
糖尿病并不可怕,正确认识糖尿病,坚持用药,监测血糖,孩子是可以保持正常孩子一样的生长发育。有些家长视“胰岛素”为洪水猛兽,认为胰岛素一旦用了就不能停下来了,殊不知绝大部分孩子的糖尿病本身就是胰岛素缺乏导致,只有胰岛素的替代治疗才能挽救孩子的生命。
胰岛素的应用剂量随时要根据孩子的饮食运动及生长发育、生活环境而调整,这也是儿童糖尿病治疗比成人要更加用心、更加密切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理由。如果在儿童期放松对血糖的管理,那么糖尿病导致的尿毒症、视力下降、末梢神经炎甚至截肢可能早早就会出现,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带来更大的困扰。
文/宋福英 (首都儿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