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张楠)知道《西游记》里的沙僧挑的行李是什么吗?参加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的选手对此有自己的回答。
在10月23日进行“过桥赛”的演讲环节,来自五大洲的外国中学生选手们时不时的妙语连珠,引来阵阵掌声。他们中有的活泼,有的幽默,有的喜欢中国历史,有的喜欢中国文化,有的喜欢中国的科技发展,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热爱汉语,心中有一个最美的“汉语梦”。
探寻《西游记》里沙僧挑的是什么
来自布隆迪的丹尼特别喜欢他的中文名字,更喜欢这样介绍自己:“我是来自非洲布隆迪的丹尼。丹是‘一片丹心照汗青’的丹,尼是‘仲尼’的尼。”因为他认为,汉语之美,美在诗词。
丹尼读了一些中文书,他最喜欢的书就是《西游记》,而且,他还有自己的思考。“《西游记》里的人物和故事都很有意思。”丹尼对唐僧师徒四人的认识,也与众不同。
丹尼有一个问题:“沙僧挑的行李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他分析,行李里装的应该不是衣服,因为师徒四人从来没换过衣服;应该也不是食物,因为师徒四人每次都是摘野果、喝露水、找人家化缘。“我想应该是麻将?师徒四人刚好凑一桌麻将。”说完,他自己先乐起来了。
在外国学生眼里,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丹尼在孔子学院曾经写过一个字,是西安的一种美食中的一个字,俗称“biangbiang面”的“biang”字。
在采访结束时,记者感叹:丹尼就是一位“中国通”啊。
喜欢中国历史 熟背《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 ,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张口就来的《朝代歌》,让美国女孩秋玫瑰浑身散发着自信的光芒,她让每一个认识她的人都感受到了她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她希望通过参加“汉语桥”的活动,认识更多热爱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国际朋友。
玫瑰3岁的时候开始学习汉语,6岁的时候,她随家人来到中国旅行。“我在北京的大地上写下过自己的中文名。”玫瑰很自豪地说。今年她16岁,通过“汉语桥”活动再次来到中国,还第一次来到中原大地的河南,非常兴奋。“我很高兴,这次可以亲身体验古老的黄河文化,了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玫瑰喜欢汉语,她在美国上的是国际学校,经常有中国的交换生在学校里担任汉语老师。因为喜欢汉语,玫瑰家里也经常成为中国交换生的接待家庭。“她们就像我的姐姐一样,经常会和我用汉语对话,我的汉语就是这样好起来的。”
“我最喜欢《三国演义》这部名著,最敬佩诸葛亮。他很有趣,会很多计谋,特别聪明。”
已经上高二的玫瑰想来中国上大学,更近距离地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和历史。
长大当一名医生到中国来
16岁的白丽来自美国,她的中文名是妈妈起的。因为她的名字是Lee,而白色是纯真的颜色,所以,“白丽”这个名字就成了她用了多年的中文名。
白丽家有8个女孩,妈妈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到中国进行工作交流考察,从此对中国念念不忘,也把自己对中国的喜爱传递给孩子们。“我在纽约曼哈顿出生、长大。有统计显示,在那里,每天有近800种不同的语言被使用和交流。”白丽用中文很熟练地说,正是由于这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让她和7个姐妹有机会从4岁就开始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
白丽说她并不是家里说中文最好的人,她的大姐在上海读大学,中文更好。
因为妈妈是医生,白丽想将来自己也要当一名医生,学成之后,要到中国来,参与中国贫困地区的医疗援助。
“我随着爸爸妈妈来中国旅行三次,参加这次汉语桥活动,是我第四次到中国。不过,是第一次来河南、来郑州。” 白丽说,“中国的美食品种丰富,我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尝遍中国美食,尤其是这次来到河南、来到郑州,我一定要尝尝河南出名的胡辣汤。”
爱唱中国歌曲的大男孩
《大中国》《中国话》《月亮代表我的心》,这些耳熟能详的中国歌曲,来自澳大利亚的博艺林也喜欢唱。虽然学中文只有两年时间,但是博艺林非常喜欢中国歌,经常自弹自唱为朋友们展示。
对博艺林来说,音乐无国界,他喜欢中国歌曲的旋律优美,歌词意蕴深长。中国歌曲也成了他学习中文的一个很好的练习口语的方式。
博艺林有一个大家庭,家里有10口人——爸爸妈妈和8个兄弟姐妹,博艺林是家里最大的孩子。自从开始学汉语,学会一些字词,他就在家里说一说,时间一长,家里人也受到了他的影响。
“现在,我妈妈能用汉语从1数到10。”博艺林很自豪,爸爸妈妈喜欢看中国电视节目《非诚勿扰》,还喜欢看中国电影。
不仅如此,博艺林每次看到最小的妹妹,看到妹妹圆圆的脸庞、红红的脸蛋,总是会给她唱《小苹果》:“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听得多了,妹妹也特别喜欢“小苹果”这个名字,知道了汉语。
在这个大家庭里,汉语正不断散发着她的魅力,影响着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去了解汉语、了解中国。
学习汉语已经10年 每天至少学习1个小时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感谢汉语让我了解那条穿越千年、绵延万里的古老丝路,感谢汉语桥让我看到了文化的多元与世界的广阔。”匈牙利的马宏博用一口流利的汉语讲述了自己与中国诗词的不解之缘。
17岁的马宏博学习汉语已经10年了,来过中国8次,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而这次参加“汉语桥”更是让他有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收获。
马宏博是他所在学校首届“中国大使奖学金”的获得者,参加过学校多次高规格的接待活动。2018年他参与《爸爸去哪儿》匈牙利的节目录制,并在节目中朗诵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小时候看过中国的电视剧《包青天》,觉得非常好,我就下定决心要学好汉语来中国,感受中国人的生活。”说起为什么要学习汉语,马宏博这样告诉记者。
“我天马行空,愿为大家效犬马之劳。”马宏博用自己名字中的马来说明自己开朗乐观的性格,用两个成语表达了自己愿意用更多的热情为匈中友谊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想读的大学是清华大学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选手刘陈凰有一个梦想:希望可以来中国读清华大学。她学习汉语已经10年了,和中国有着不解的情缘。
“我爷爷的妈妈是福建人,爷爷从小就希望我可以来中国留学,并且经常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所以我对中国和汉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刘陈凰对记者讲述她是如何喜欢上学习汉语的。
“我的名字也是爷爷起的,因为我的妈妈姓陈,所以爷爷就给我起了这个名字。”刘陈凰说。
“我们的学校里有很多从中国来的老师,我非常喜欢与他们交流。”今年16岁的刘陈凰正在读高三,明年就要考大学,她说:“我的梦想是来中国读清华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