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就业有点难,我们一起“顶”过去

2020年08月11日15: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看到同学们陆陆续续返校,又“有惊无险”地找到了工作,张红春悬着的心终于逐渐放了下来。她明白,最艰难的那段时光,学生和老师一起“顶”过来了。

  ---------------

  藏族小伙扎西旺拉终于实现了愿望。前不久,他带着自己大学四年学会的一身技艺,回到藏区参与川藏线建设。

  可就在几个月前,他还在为工作和前途发愁。新冠肺炎疫情紧张的三四月份,工作还没着落,论文还没写完,还要照顾生病的母亲,这个重庆大学应届毕业生整宿整宿地睡不着。

  “那是最艰难的一段时间。”重庆大学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红春很了解这群20多岁“孩子们”的烦恼,说起那段日子,她眼眶里还噙着泪水。在将近十年的学生就业工作中,张红春今年面临的困难前所未有:学生无法返校,现场招聘会一度无法开展,不知道学生求职和企业招聘的真实情况,老师们只能居家办公干着急。

  这也是全国的共同挑战。今年,874万大学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稳就业、保民生,不仅是中央“六稳”“六保”的首要任务,也关系着每个年轻人的出路。

  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和老师一起“顶”过来

  今年3月,扎西旺拉还在家乡照顾生病住院的母亲。因为疫情,他和所有同学一样无法返校,原本最重要的春招季也黯淡了。

  “那段时间真是太难了,晚上经常失眠,睡不着觉,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扎西旺拉跟同学们在网上聊天,发现焦虑的情绪正在蔓延。同宿舍的3个室友都还在找工作,其中有两个还是考研失利后才着手准备,时间更紧张。那段时间,他不停地改简历、投简历,找学长学姐请教,盼望着能有面试机会。

  扎西旺拉的校友、重庆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田毅明原本全力准备考研,但受疫情影响,原本3月公布的考研成绩被推迟到5月。由于成绩不理想,田毅明转而考虑直接就业,此时他已错过秋招和春招两次“黄金期”,形势更加令人不安。

  学生的焦虑,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张红春是重庆大学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也是一位学生家长。她觉得:“‘孩子们’在家可能很焦虑,老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都慌了的话,学生只会更慌乱。”

  2月份,学生们还在家过“超长版”春节,她就拉着几个同事召开线上会议,商量怎么把招聘双选会、就业辅导、面试指导、三方签约等工作搬到“云上”,以及“屏对屏”地指导学生。疫情期间,张红春最常跟孩子们说的话是“有坑就先占着”“先就业再择业”。

  重庆大学有许多毕业生都是理工科背景,对面试讨论不太熟悉,学校就安排就业指导老师进行线上指导。“比如网络面试时怎么着装、打灯,怎么回答面试问题这些技巧,都是那时候我们现学现做的。”张红春说。

  疫情期间,许多毕业生找工作,全程都是在网上。疫情期间,武汉大学毕业生小段投了很多简历,但工作一直没有着落,压力很大。学校就业指导老师得知情况后,鼓励他参加“求职力提升云上训练营”。这个网络就业服务平台不仅介绍了“非常时期面试攻略”,还有“在线面试形象指导”,帮助毕业生提升求职能力和求职信心,还有线上“一对一”的视频咨询为毕业生答疑解惑。

  云招聘、云面试、云签约……类似做法已成普遍现象。天津大学依托“24365”等网络招聘服务平台,分门别类向学生精准发布就业招聘信息,实现“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疫情形势最紧张的三四月份,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在线举办大型招聘,其中武汉大学学生就业中心共发布9场“空中双选会”,每场提供500-4500个展位,吸引了全国各地企业来“空中宣讲”。

  正是通过线上招聘的帮助,扎西旺拉最终成功签约中铁十二局,毕业后他将发挥专业所学,在川藏铁路建设中从事物资调配相关工作。

  5月下旬学生陆续返校后,重庆大学又恢复了线下招聘活动,共有270多家企业提供了超过6000个岗位。目前,该校离校就业率已达到83%,预期年底就业率不会低于往年同期。

  看到同学们陆陆续续返校,又“有惊无险”地找到了工作,张红春悬着的心终于逐渐放了下来。她明白,最艰难的那段时光,学生和老师一起“顶”过来了。

  “直播带岗”实现数千人就业

  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第二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受国内外疫情持续影响,二季度同比招聘需求人数减少9.89%,求职人员规模增加25.82%,高校毕业生求职时间延长且更加依赖线上求职渠道。

  “因为疫情影响,大量线下招聘活动被取消,利用线上平台求职,越来越受求职者欢迎。”重庆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李为民说。

  7月24日下午,记者在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围观了一场特殊的“直播带岗”活动:开场先是2分钟的短片,展示企业工作环境;主播介绍后,由HR介绍哪些岗位在招聘、薪酬福利如何;职业导师则会分析这个岗位的需求与前景;每介绍一个企业,直播间的观众就可以同步投递简历……

  这是由重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主办的“重庆英才·职等您来”公共就业人才网络直播招聘活动,每期邀请7-8家事业单位、国企和民企的HR负责人现场直播“带岗”。

  “网络直播时代,网红直播带货是让观众花钱,我们是让观众挣钱,给观众送岗位。”今年37岁的“带岗”主播郭骏豪说。他是重庆市就业服务管理局的一名职工,也是“重庆英才·职等您来”公共网络直播招聘的一名主播。他注意到,网友们最关注的还是岗位的薪酬待遇、假期休息、食宿等情况。

  重庆工商大学应届毕业生谢苗,通过这个直播平台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今年6月,原本还在为工作发愁的他通过“直播带岗”平台,顺利找到一份工作。谢苗很惊喜。以前,他只在直播上看过表演和带货,没想到如今通过直播也能找到工作。截至目前,“直播带岗”系列招聘活动已举办5期,每周五下午3点开播,共有38家用人单位做客直播间,6865家用人单位携7.73万个岗位同步开展线上招聘,实现就业6757人。

  “办法总比困难多,成效比预期好。”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谢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撤旧立新,高校专业改革强调就业导向

  铁打的老师,流水的学生。张红春也很明白,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暂告段落,也意味着新一年的就业工作即将开始。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今年的特殊情况都在告诉她,今后的就业形势可能会更复杂严峻,“工作应该做到前面去”。

  为适应就业新形势,近几年重庆大学优化专业设置、升级人才培养体系。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新增7个新专业,撤销10个旧专业。

  近年来,该校加强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的新工科专业建设,新增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机器人工程等4个新工科专业,今年又将新增智能建造、智能感知工程专业、储能科学与工程等3个新工科专业。与此同时,重庆大学今年还决定撤销10个本科专业。

  重庆大学教务处处长李正良是这项改革的推动者之一。他说,这10个旧专业包括应用心理学、地质工程学、财政学、旅游管理等,共同特征是生源与就业形势不佳,过于传统,且该校专业基础资源薄弱。“其实早在4-6年前,就已经在陆续停招新生,送完最后一届毕业生后,今年会基本撤销。未来根据师生反馈、就业情况,可能还会撤销一些。”

  这些即将被撤销的专业中,甚至还有工程造价等专业。作为“建筑老八校”之一,重庆大学的工程造价专业招生情况很好,学生就业后的薪资也比较高,但该校研究后认为,未来工程造价专业可能会被更多自动化管理软件替代,而学习建筑工程管理等专业的学生也可以从事这个领域。

  去年重庆大学录取的数千名本科生中,最高分考生选择的不是该校的“王牌专业”建筑、机械等,而是一个新开设的专业——智能医学工程。

  “新专业不仅要满足当下需要,还要面向远方。”李正良说,重庆大学正大力推动的学科教育改革强调就业导向,提倡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他希望,未来的大学生不只是会一门技术,还要有不被机器替代的能力。

  应届毕业生张颖怡是受益者之一。她所学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信息类专业,本科与研究生期间,她要学习人工智能和通信专业等跨学科知识,这也让她在求职时更具竞争力。今年疫情期间,早早地就被某央企“抢下”签约。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的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正在实施,其特色之一就是升级改造传统专业,坚决淘汰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专业。仅2018年全国就有416个本科专业被撤销。

  今年,不少高校都根据学科改革与就业需求,进行了“撤旧立新”式的改革。5月,清华大学宣布会计学、新闻学专业停止本科招生,但同时新增计算机与金融双学士学位项目的专业。7月,安徽大学发布2020年度本科专业设置调整情况:增设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智能制造工程2个本科专业,拟撤销税收学、广告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等12个本科专业。

  强调就业导向,与生源直接挂钩,这项改革启动以来,不少学院的院长都来找李正良,有的还有意见。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他总会劝院长们换换思路:“撤旧立新”虽然有些痛苦,但都是为了学生;只要就业好了、教学质量上去了,生源还用愁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 见习记者 李若一 李怡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王佳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