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将进一步解决直播行业突出问题,净化直播行业生态。
其中引人瞩目的一点,就是要求网络直播平台对单次打赏额度合理设置上限,必要时设置打赏冷静期和延时到账期。这一举措让不少网友纷纷点赞,面对无序的直播乱象,这样的整改要求来得太及时了。
过去一段时间内,类似现象不时出现:个别青少年瞒着家长,给直播间的“小哥哥”“小姐姐”打赏了巨大金额,动辄花费上万元,有些甚至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但是,根据直播平台的协议,既然是自愿打赏,直播平台就可以接收这笔费用。除非维权者能证明打赏者是缺乏足够判断力的未成年人,或者有其他特殊情况,平台才有可能退还这笔打赏。事实上,能够成功讨回这笔钱的人还是少数,尤其是在打赏金额不是特别高的时候,多数人只能当成吃了哑巴亏,根本无法讨回这笔钱。
因此,规定一个打赏金额的上限,并设置合理的打赏冷静期,其实是切中时弊且符合人性的举措。这不仅对那些冲动消费与非理性打赏者的基本权益形成保护,对规范主播行为、促进直播平台健康化发展也大有裨益。
不可否认的是,个别主播看到了之前一些人冲动打赏的行为,便抓住这个规则漏洞,用各种手段来诱惑网民打赏,类似“给主播刷个火箭”“加粉丝群需要刷更多礼物”之类的诱导语言,在各种直播间里十分常见。或许不热衷观看直播的人,不会认为这些话术多么有作用,然而,对深陷其中并且没有正确消费观的人而言,这就是一个可怕的、挥霍金钱的无底洞。当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后,直播间里难免会出现更多歪风邪气,最终损害直播平台的口碑。
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更好地实现直播平台、主播与观众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共赢,七部门联合发布《意见》,限制打赏上限,约束打赏行为,确实大有裨益。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要将《意见》中的要求落到实处,还需从细节入手,做好相关工作。
比如,《意见》提出,要对单日打赏额度累计触发相应阈值的用户进行消费提醒。但是,这个上限阈值设置为多少,以及平台是否能及时提醒用户,其实在得到良好实践之前,都是一个未知数。而且,不同直播平台的运营情况也各不相同,有些直播平台主打游戏直播,有些则主营聊天或音乐直播,其主要用户群体的年龄段与消费能力也有差异。
因此,在具体落实《意见》的时候,有必要设定一个有弹性的操作范围,既能保护各个直播平台的独特风格,又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那些有可能伤害用户权益的现象。随着各种整顿举措的发布与落实,相信网络直播平台上鱼龙混杂的状况会得到改变,更加和谐健康的直播空间将会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