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身高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误区:生长激素不是增高灵药

2021年02月24日09:49

来源:武汉晚报

  “孩子长不到1.85米怎么办?能不能打生长激素‘催长’?”寒假是市民带孩子看长高门诊的高峰期,医生发现,今年,不少家长对孩子身高的期望值又变高了:男孩最好能长到1.85米,女孩至少也要有1.65米。

  儿童寒假扎堆查身高

  孟先生身高1.76米,妻子陈女士身高1.53米,儿子小勇(化名)今年6岁,身高刚到1.1米,在班上排队经常站前几名。担心孩子今后长不高,寒假里,孟先生带小勇到医院咨询。按照父母身高估算,小勇遗传身高1.71米左右,孟先生非常失望,再三咨询增高秘诀,“儿子至少要比我高”。

  高个子父母也会为孩子身高而担忧。家长刘先生也很着急。他身高1.8米,妻子身高1.68米,都是高个子,对孩子的身高期望值也很高,认为儿子今后能长到1.85米。谁知儿子长到11岁,个头在班上一直中等。担心孩子“浪费了好基因”,夫妻俩寒假带他到医院做检查。结果显示,孩子生长发育正常。考虑到家长有晚发育的经历,医生推断孩子可能也会发育较晚,身高猛长的时期还没有到来。

  家长期望值越来越高

  寒假是市民带孩子检查身高的高峰期,相关需求几乎井喷。记者从多家医院了解到,与长高相关的内分泌科、儿童保健科等相关门诊,专家号一号难求,几乎一放出来就被约满。

  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张飞忠介绍,目前来看身高的孩子主要集中在两个年龄段,分别是6—8岁和12—14岁青春期。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入学后,在同龄人中个头偏矮,担心今后个头不高;还有些家长自己个头不高,担心孩子也会长不高;少数个头较高的家长,也会担心孩子身高达不到期望值。

  “与前些年相比,家长对孩子身高的期望值又变高了。”武汉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姚辉介绍,近些年,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身高逐渐成为学业、婚姻和工作的砝码,家长也越来越关注孩子成年后的身高。过去,家长希望孩子尽可能长高,女孩1.6米、男孩1.7米的期望值比较常见。近几年,受到流行偶像、网红影响,家长认为,将来孩子们应该有更高的个头,才更有社会竞争力,因此希望女孩身高能长到1.65米以上,男孩最好能长到1.8米,能超过1.85米就更好。

  误区:生长激素不是增高灵药

  家长对身高的期望值变高了,孩子怎样“达标”?有家长将目光瞄准了生长激素,却不知,生长激素并非增高灵药,也不是想打就能打。

  姚辉告诉记者,几乎每个月都会遇到不少家长咨询打生长激素的事情,希望通过人工干预手段来给孩子增高。但实际上,打生长激素属于医学治疗手段,有严格的适应症。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被批准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的儿科疾病有:生长激素缺乏症、小于胎龄儿、小胖威利综合征、特纳氏综合征等。此外,中国中华医学会的性早熟诊疗指南中提到,对于性早熟的患儿,在使用治疗性早熟药物的基础上,如果生长减速或身高受损,可加用生长激素。对于不符合适应症的孩子,医生一般不予支持。

  怎样帮孩子长高?姚辉分析,孩子最终能长多高,这与遗传、睡眠、营养、运动、情绪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家长要多关注孩子整体生长发育状况,不必过于执迷身高指标。对于发育正常的孩子来说,平时多注意均衡营养、适度锻炼、保持充足睡眠,身体好、心情好就能让孩子的身体处于良性运行状况,尽可能充分生长。(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高琛琛 李菡)


编辑:王佳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