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来了,河南教育掌舵人都说了啥?

2021年03月09日11:01

来源:大河网

  (受访者供图)

  扎根教育行业几十年,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说,现在的高师院校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作为河南师范大学的掌舵人,他最关注的就是如何提升教师教育水平。在他的提案里,既有打造“一省一标杆”地方师范大学的疾呼,也有健全师范院校“再师范化”落实机制的深思。

  高师院校发展有困境、也有机遇

  在他对师范院校的调研和梳理中,世纪之交,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随之打破,师范院校开始走向综合化发展之路。

  “转型总的来说是好事,很大程度提升了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能力,学术水平也随之大幅提升。”但赵国祥也担心,教师教育普遍被弱化,师范教育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上的传统习惯被逐渐放弃,师范教育底色、本色越来越被淡化。

  他发现,受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的双重影响,一些师范院校毕业生往往囿于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迁移能力弱于综合性院校学生,部分重点中学更愿意从综合性大学毕业生中招聘教师。更让他痛心的是一条数据是:一些全国知名中学近年来录取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新教师,90%以上是综合性大学毕业生。

  而令赵国祥欣喜的是,201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等五部委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还提出了支持各地建设一批高水平、示范性的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

  “一省一标杆”,打造师范院校国家队、省级队和地方队

  如何在资源投入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更好地促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国教育经费总体有限的情况下,建议在每个省市自治区遴选1-2所基础较好的地方师范院校,重点打造一批标杆地方师范院校。”赵国祥建议,希望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尽可能地统筹整合资源,切实加大对标杆地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实现包括国家级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和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等在内的重大举措全覆盖,为教师教育振兴提供充分保障。

  此外,他还建议,坚持“分类治理、示范带动、整体跃迁”的师范院校再师范化理念思路。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为示范,带动“双一流”师范大学教师教育高位振兴,打造师范院校再师范化转型的国家队;以“一省一示范”为思路,带动47所师范大学教师教育重点振兴,打造师范院校再师范化的省级队;以一批具有学级优势与学科特色的地方本科师范学院和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示范,带动师范院校错位振兴,打造师范院校再师范化的地方队。通过以“再师范化”为基本要求,以示范标杆为基本引领,重点建设师范院校三支队伍,分类推进、以点带面,辐射引领师范院校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马玉霞:支持国家开放大学培养专业硕士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 谭萍

  (受访者供图)

  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终身学习需求?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开放大学副校长马玉霞建议,在加快推进终身教育立法进程、加快推动各省开放大学建设的同时,支持国家开放大学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

  “一个人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远远满足不了快速变化的社会对人的需求。”马玉霞介绍说,目前许多国家把终身教育作为本国的教育改革的总目标,努力把终身教育纳入规范化渠道,并以终身教育的原则来改组、设计自己的国民教育体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教育改革目标和行动。”

  然而,当前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继续教育的地位不高,成人教育、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困难重重,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更是短板,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个性化、多样化、灵活化、高质量的终身学习需求。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马玉霞建议,加快推进终身教育立法进程。据她介绍,目前,许多国家针对终身教育颁布了相应的法律,如法国在1971年制定并通过了一部比较完善的《终身职业教育法》;美国于1976年制定并颁布了《终身学习法》;日本于1990年颁布并实施《终身学习振兴整备法》;联邦德国、瑞典、加拿大、韩国等也制定有相应的法律。

  “国内河北省、福建省、上海市、太原市、宁波市等省市印发了《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进行了立法探索和实践,但是国家层面和很多省市还没有相关法规保障。”马玉霞说,立法的重要意义在于从法律层面赋予终身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合法性地位,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等基本理念的广泛传播,促进政策措施在实践中得到落实。

  与此同时,加快推动各省开放大学建设。马玉霞建议,各级政府以39所省级开放大学更名转型为契机,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扩大办学自主权,支持开放大学尽快完善系统、整合资源、转变职能、承担新使命。

  “还应支持国家开放大学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马玉霞说,虽然《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明确学校“按照新型高校依法依规自主办学”,学士学位授予的是普通本科学位,但受政策约束,仍无法独立开办研究生教育,这不但与国际上开放大学的办学内容不接轨,而且制约了国家开放大学办学层次和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更使其办学的优势不能在更高层次上支撑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因此,呼吁支持和批准对国家开放大学在一些比较成熟且社会急缺专业上开展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试点。

  全国人大代表高新才:以创新作驱动,打造黄河流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发展格局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 樊雪婧

  (受访者供图)

  大河奔流,岁月悠悠。古老的母亲河,在新时代迎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如何让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必须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以创新驱动破解各种瓶颈制约。”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高新才带着两个有关黄河流域的提案而来,他建议,加强快速交通系统组网,形成“省会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省域增长极,打造黄河流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发展格局。

  让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很关键

  在高新才看来,想要解决黄河流域面临的一系列瓶颈问题,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的可持续性是关键。

  如何以创新驱动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他建议,加大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科学研究,加大经费支持力度,设立多部委联合攻关项目。

  完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的制度保障。比如制定有效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健全“政府+产业+企业”三大主体的创新驱动体系,激发黄河流域九省区企业的创新活力,强化黄河流域科技孵化器的市场导向模式,深化黄河流域产学研合作与成果共享,优化黄河流域科技成果转化转移机制。

  此外,他提出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的政策体系,完善流域内各级政府的科技财政支出方式和创新激励税收措施,提高对创新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建立黄河流域创新基础设施平台,支持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与交流,优化流域内创新资源配置与共享,为流域内各省区创新主体提供资源与平台支撑。

  打造黄河流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发展格局

  “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米字形高铁让河南全面进入‘高速时代’。”高新才说,当前,黄河流域的大部分省会城市都在全力打造高铁枢纽,形成了以郑州、西安、济南、兰州、太原、银川为代表的面向周边放射状交通枢纽,对区域经济发展及空间结构的影响逐步凸显。

  “依托快速交通体系,打造‘1小时’生活圈和工作圈,建设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和发展轴,大力推进都市圈和一体化建设,增强省会城市经济实力,引领都市圈与城市群发展,形成‘省会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省域增长极,打造黄河流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发展格局。”他建议,重点加强以济南、青岛为双中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以郑州、洛阳为双中心的中原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推进产业协作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东西向沿黄大通道,携手打造黄河科创大走廊、黄河现代产业合作示范带。

  此外,他建议,国家层面应从顶层设计角度,完善相关制度,促进黄河流域形成多元化的区域合作路径,充分释放合作红利。深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强化郑州、洛阳、西安优势共塑和互补协作,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促进近邻城市合作和开展行业合作。

  全国人大代表王中立:加强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探索家庭劳动教育评价机制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 谭萍

  (受访者供图)

  孩子生活环境安逸,对劳动缺乏深刻的认知,家长又重智轻劳,如何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王中立建议,在加强家庭劳动教育指导的同时,探索家庭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并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劳动教育基地。

  探动家庭劳动教育评价机制

  “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王中立介绍说,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全面加强劳动教育提出了指导意见。各省、各地纷纷响应,积极构建劳动教育新样态,如郑州市教育局成立了“劳动教育研究中心”和“劳动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构建了“劳动教育课程、校内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校外劳动教育”四大教育平台,全面开展劳动教育工作。

  “但在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点问题。尤其是学校教育之外的家庭教育部分,存在因家校沟通不畅、理念不同、路径偏差等,导致劳动教育育人效果不明显。”

  对此,王中立建议,应进一步强化家庭劳动教育的价值引领,引导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理念;建议制定新时代家庭劳动教育的《指导纲要》,明晰家庭劳动教育的目标、内涵、路径,明确不同学段家庭劳动教育清单。同时,鼓励各地完善劳动教育的评价机制,探索将家庭劳动教育内容包含其中,如将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将家校劳动教育合作共育情况纳入学校劳动教育考核内容等,形成家校社合作共育的劳动教育氛围。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劳动教育基地

  目前,全国各地围绕劳动教育开展了一些实践探索,创建了一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带动了劳动教育持续深入开展。“但是,劳动教育还未得到全面有效落实,大多通过校本课程和课外实践活动碎片化进行,容易流于形式。而且,劳动教育缺乏专项经费保障,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不足。”

  王中立表示,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需要专业的劳动场地和设施设备,劳动教育基地是系统开设劳动课程的最好载体。他建议,在国家层面研究制定《关于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劳动教育基地的指导意见》,从劳动教育基地标准、土地、设施设备、专项经费、课程、师资等各个方面进行明确和规范引导,支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劳动教育基地。其中,明确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对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劳动教育基地的经费进行专项列项,用于购买社会服务和专项奖补。

  相关推荐

  ·两会云采访|全国政协委员范国强:建议多措并举为人工林建设提质增效

  ·两会云采访丨全国人大代表司富春:建议建立和完善社区中医药服务体系

  ·两会云采访|全国人大代表黄艳:建议将红旗渠精神融入中小学思想政治教材

  ·两会云采访丨全国人大代表李勤:建议支持三门峡建设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两会云采访|全国人大代表卢克平:建议建立健全脱贫地区农村低收入人群帮扶机制

  ·两会云采访丨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国人大代表牛书成谈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两会云采访|全国人大代表杨雪梅:建议支持河南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

  ·两会云采访|全国人大代表李光宇:建议进一步扩大本专科招生规模 加快设立新的本专科院校



编辑:王佳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