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7.2%受访者认为“咆哮式育儿”不是大问题

2021年03月12日10:12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易

  在教育和管束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会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大声斥责。据中青报·中青网报道,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咆哮、吼叫、责骂、数落都属于言语暴力,是家庭暴力的一种。他建议,把家庭教育作为师范教育的必修课程,在高校普遍开设选修课程,让更多人接受家庭教育的基本素养。你怎么看“咆哮式育儿”?

  本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中青报官微,发起了一项名为“如何看待咆哮式育儿”的投票,截至3月11日15:00,共有1015名受访者参与了投票。结果显示,仅7.2%的受访者认为“咆哮式育儿”不是什么大问题,自己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

  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咆哮式育儿”是有问题的,其中,26.5%的受访者认为言语暴力会伤害孩子,要引导家长认识到后果,17.9%的受访者认为应该科普更科学的教育方式,提醒家长多点耐心和信心,14.7%的受访者认为父母也需要学习,家庭教育应成为父母必修课。

  90后青年赵伟(化名)家住河北石家庄,有一个4岁的儿子。为了减轻妻子育儿的负担,赵伟会尽量多接送孩子,多带孩子玩,但他感觉妻子面对孩子还是容易发脾气。“可能她平时又带孩子又忙工作,压力真的太大了,但我觉得她经常吼孩子,对孩子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赵伟说,儿子一到了爷爷奶奶家,离开了妈妈的视线,就变得无法无天,在老人的骄纵下,更加难以管教。“根据老师的反馈,我家孩子在幼儿园非常淘气,而且不爱说话。我觉得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没有从家庭教育中学会正确沟通,因为他在家里只有完全放纵和在压力下服从两种状态”。

  “我父母就挺严厉的,小时候我没少挨过他们的骂,有时还会挨打。”上海某高校学生邹晓(化名)认为,很多家长远没有意识到“咆哮式育儿”会对孩子产生多大伤害,“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自我验证’,是说一旦人们有了关于他们自身的想法,就会努力证明这些自我观念”。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太密切了,经常被最亲近的人责骂,我曾经觉得自己就是他们说的那么笨,永远都考不好,所以我一到考试就会害怕,一害怕就更考不好。”邹晓回忆,直到高中,在老师的帮助下建立了自信,他的成绩才慢慢提上去。

  北京市民张可(化名)的女儿读小学,她坦言辅导孩子作业时曾忍不住大声斥责孩子。“看到孩子被骂后含着眼泪继续做题,我也挺心疼的,但我有时就是着急,怕孩子被别人落下,怕孩子考不上好初中。而且辅导孩子写作业有时真的让人很崩溃,网上那些家长的吐槽并没有很夸张”。

  调查中,32.6%的受访者认为“咆哮式育儿”现象的根源是教育压力和焦虑,家长“鸡娃”(给孩子打鸡血,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编者注)实属无奈。

  有网友留言,很多家长吼完孩子就会后悔,家长也不容易,能好好说谁愿意喊呢?

  赵伟坦言,虽然很理解妻子“咆哮式育儿”的原因,但他认为教育孩子还是要尽可能讲究技巧,不能只靠吼。为了纠正孩子看电视时间过长的问题,他曾经在打开电视前和孩子约定看20分钟就关掉,“刚开始孩子会央求多看一会儿,我会允许他多看5分钟。如果到时间他又要求延长,我会允许他再看5分钟。他第三次要求延长时间时,我就会指出他说话不算数。其实小孩子也有自尊心,他这时候其实心里会觉得不好意思,稍稍哭闹一下也就答应关了”。

  赵伟说,反复几次后,儿子会越来越注意主动管理自己看电视的时长。“因为通过这种方法,一方面,他会信任我,明白我不是不允许他看电视,只是要控制时间;另一方面,他觉得和我可以沟通,我说的长时间看电视的危害,他能听得进去”。

  张可认为,减少“咆哮式育儿”的现象,除了靠家长自我克制,也需要社会努力改善教育状况,减轻家长的教育焦虑,“这样家长才能多给孩子一点耐心和时间,让他们更好地、更健康地去成长”。

编辑:王佳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