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党委书记、主任 郁云峰
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外教育合作,增强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是传播中华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是助力中外务实合作,促进中外民心相通的重要举措;是增进文明交流互鉴,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国际中文教育的战略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是国际中文教育战线的重要职责使命。
一是完善国际中文教育体系,构建更加深入持久的语言影响力。
推动与外国教育主管部门、院校等签署中文教育合作协议,通过联合研发教学大纲、课程框架,建立教学评估体系,帮助开发本土化教学资源等方式,配合支持更多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逐步构建贯通从学前、中小学到大学的中文教学体系,有效提升中文教育覆盖面。支持孔子学院等项目实现创新发展,更好发挥孔子学院平台作用。实施“语言伙伴学校计划”,鼓励中外学校结成语言伙伴校。加强标准研发和推广应用,为各国开展中文教育提供指引和参考依据,积极推进相关标准与所在国标准对接,助力其提升教学质量。
二是推进“中文+专业职业”教育,构建更加稳固的社会协同力。
推进中文教育与专业职业教育协同“走出去”、深度融合,加强职业中文领域标准、师资、资源、课程高质量“走出去”。努力拓展中文实用性、功能性,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从语言教育向语言教育和能力教育并重转型。积极对接海外需求,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中资企业本土员工培养需要,加快“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发展,支持在海外中资企业或产业园区设立“中文工坊”,为当地培养更多通中文、懂技术、精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为学员个人成长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三是加快数智化变革,构建更加精准高效的国际传播力。
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国际中文教育,致力搭建有利于精准高效传播的国际中文教育网络平台,探索研发自适应学测产品,提供个性化、智能化中文学习解决方案,逐步构建贯通学习、评估、测试、证书的全链条线上学测体系,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形态,努力为海外民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学习体验,实现时时可学、处处能学、因人因需学习。完善网络中文课堂布局,做好“中文联盟”学习平台与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对接。设立虚拟教研室等在线教研平台,支持中外机构和教师常态化开展“云教研”。
四是加强师资培养培训,构建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力。
加快完善本硕博一体化学科知识体系,推动体系化培养国际中文教育专门人才,加强专职骨干教师培育储备和非通用语种师资培养。通过支持中外高校共建中文师范专业等方式,帮助各国培养培训本土教师,为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提供支撑保障。培养壮大一专双能的“中文+职业技能”教师队伍。深入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支持国际中文教育期刊专栏建设,推动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事业发展提供更多学术和智力支持。
五是完善品牌体系,构建更加亲和的中华文化感召力。
继续扩大“汉语桥”品牌影响力,办好“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创新办赛形式和内容,提高赛事质量水平。实施好“新汉学计划”,支持外国青年学者开展新汉学、中国学研究,培养一批精通中外语言文化、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青年汉学家。培育“国际中文日”“唱歌学中文”等品牌,开发更多符合受众特点,更具国际性、时代性的文化项目和产品,鼓励海外合作机构开展更多特色文化活动,多维度展示中国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落实“五年五万”“三年翻番”等重要倡议,支持更多海外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体验中国文化。办好世界中文大会等全球性会议,搭建语言教育和文化文明对话平台,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合作,系统提升中文国际影响力和中华文化感召力,增强参与全球语言教育治理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