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Ⅰ卷语文、数学试卷评析!郑外两位名师这样说

2020年07月08日11:37

来源:大河网

   稳字当头 立德树人 贴近生活 交际应用

  ——2020年河南省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长 张志全

  2020年河南省高考语文试卷采用的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卷(Ⅰ卷),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5套卷之一。本套试卷以“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植根于立德树人、把握时代精神、适应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紧密契合新课程标准,全面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审美鉴赏、语言表达等关键能力。整套试卷特色鲜明。

  一、结构稳字当头,内容变化细微

  作为“后考试大纲时代”的第一次高考,今年的高考试卷坚持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内”的原则。试卷结构稳定,完全延续了2019年高考的试卷结构,试题模块依次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试卷小题数和各小题的分数保持不变。

  考查知识覆盖面广,但内容又紧贴高中教学。如小说考查的知识无外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和艺术手法;又如名篇名句默写题,相较于新高考I卷考查的出自《论语·先进》《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的诗句,试题考查的诗句出自《离骚》《琵琶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一超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背诵篇目范围。

  相较于2019年高考试卷,细微处又有所调整变化:实用类文本材料没有延续文字和图表结合的模式,只选用了文字材料;小说题材料选择了以往不选的外国小说;第19题不再是考衔接连贯,而是考查了标点知识中破折号的用法;作文的材料避开了热点时事,选择了传统文化故事;作文的文体不再是演讲稿,而是发言稿。

  二、弘扬传统文化,植根立德树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博大精深、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观念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精神标识、力量之源、情感之源、动力之源和信心之源,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和力量源泉。

  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家庭伦理与‘孝’”、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篆刻艺术发展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

  作文题在熟悉的历史故事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人格智慧、合作共赢的心态、开放包容的格局。

  在正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这些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提高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树立良好品德、努力成人成才具有积极作用。

  三、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

  高考试题积极回应时代重大主题,往往体现在通过试题语料的选择和情境的设置来实现,进而实现语文学科特有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导向。

  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紧贴学生个人成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时期的“孝”,健康成长。

  实用类文本则聚焦国家当下的“新基建”,引导学生从多个文本中全面获取这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基本内涵、发展前景和国际反响等相关信息,展现了国家在疫情影响下发展经济的决心和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引导学生增强制度认同、制度自信和制度自豪感。

  文言文阅读材料《宋史•苏轼传》中可贵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对学生潜移默化熏陶渐染。

  四、巧设试题情境,凸显应用能力

  新的高考评价体系强调,情境是实现试题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的载体。高考语文试题以真实、典型、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为载体,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任务。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很多题目以情境任务为试题载体,重点选择既能体现语文学科特色,又与国家发展、科技进步、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引导考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呈现学生的学科素养。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9题,“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通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通过题干给出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定义设定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去梳理小说情节并分析其效果,在思考运用中获取新知。

  语言文字运用的词语运用、语病修改、标点符号运用也延续了2019年设置情境综合考查的形式;篆刻艺术的文字情境让以往孤立、简单、静态的考查变成了动态的语言交际运用。

  作文要求学生写一篇发言稿,凸显应用性考查要求,而这一任务是在“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这一与真实生活高度接近的特定情境下进行的,不但引导学生重视实践,学以致用,同时还有效落实了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完成了“四翼”的考查要求。

  综观今年高考全国十套试卷,全国Ⅰ卷试题平实,试卷结构稳定,有很好的延续性,既紧贴时代,又巧妙的回避了模拟试题已经考滥了的社会热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好地完成疫情特殊时期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任务。

  整体稳中有变突出核心素养

  ——2020年高考全国I卷数学试题分析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数学备课组长 王正

  2020年高考数学试题很好的体现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体现了高考数学的科学选拔和育人导向作用。”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很好把握了稳定与创新,对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整体保持稳定

  1.所考查的题型是近几年高考考过的、学生平时见过的类型,没有学生感觉很不熟系的题目。例如2019年的维纳斯身高估算,学生上手比较容易;如理科第5题与2015年全国I卷19题第一问类型基本一致,通过散点图判断变量间的关系类型;理科压轴题第12题与2012年浙江第9题类似。

  2.回归原来的数学高考模式,没有在概率统计题上进行再创新,各种题型的顺序与2017年及之前的高考题基本保持一致,没有像2018、2019年那样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

  二、加强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

  1.试题难度分布明显,考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每道题的难度,能不能很好的完成试卷主要取决于个人的数学核心素养。

  2.加强了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17、18、19题运算量都比以前略大,第20题解析几何运算能力要求比往年高,但是像19题可以通过分析避免复杂的讨论,所以也不是单纯地考查运算能力,还要求具有很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压轴题重视能力考查。如理科第12题不仅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算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与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如理科第21题考查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导数公式和导数运算法则,综合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分类与整合的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体现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如文科、理科第3题以世界建筑奇迹古埃及胡夫金字塔为背景,设计了正四棱锥的计算问题,将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与世界文化遗产有机结合。

  理科第19题以三人的羽毛球比赛为背景,将概率问题融入常见的羽毛球比赛中,以参赛人的获胜概率设问,重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件进行分析、分解和转化的能力,以及对概率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古典概率模型、事件的关系和运算、事件独立性等内容的掌握。

  文科第17题以工业生产中的总厂分配加工业务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的概率和统计知识对现实社会中实际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三、与往年相比的变化

  1.前两题复数、集合互换位置。

  2.文科17题是统计应用题,与往常的解三角形、数列不同。

  3.以前数学文化的考查多以中国传统数学文化为载体,这次以金字塔为背景,体现了我们的文化更加开放、包容与自信。

  4.概率统计问题往年以统计问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今年是以概率计算为主,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文理相同题目更多。文理的第3、5、7、13、22、23题完全一样,理科第10题为文科12题,理科18题立体几何题为文科19题,理科20题圆锥曲线压轴题是文科的21题,这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文科试题整体难度高于往年,体现了数学将来不分文理的改革趋势。

  6.加强了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第3、10 、16题都是立体几何问题;第16题将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与解三角形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新意。

  今年的高考试题充分说明,我们平时的教学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深入研讨高考典型问题所涉及到的数学核心素养,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并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就能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相关推荐

  ·高考作文之名师点评 高考作文题目啥特点咋写能拿高分

  ·2020河南高考全科试卷评析来了!看郑外名师团的“点评套餐”

  ·2020河南高考全科试卷评析来了!看郑州11中名师团的“点评套餐”

  ·今年高考作文怎么写?听听河南省实验中学3位名师如何点评

  ·一睹为快!河南省实验中学名师团点评 河南高考九科试卷评析全在这里


编辑:王佳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