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3月30日电题:点赞与吐槽并存 课后服务如何做到“众口可调”?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李双溪 孟含琪 金津秀
作业老师“管”了,书包不用背回家了,父母不用请假逃班了……随着一些地方课后服务的落实,获得不少家长的点赞。但也出现了一些家长和老师的吐槽:服务时间不“解渴”、收费家长全“埋单”、服务质量“不称心”……专家指出,公众要给新政策一些时间和耐心,但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也要加快完善步伐。
作业老师“管”,书包不用背回家
“课后服务算是解放了我们双职工家庭!”下午5点,在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门口,聚集着接孩子放学的家长们。家长林丹说,以前学校下午3点左右放学,为接孩子,夫妻俩轮流请小时假,把女儿送到家或兴趣班后,再赶回单位继续工作,有时还要托亲朋代管。“学校通知要开展课后服务,我们第一时间报了名。”
本学期起,全国多个城市开始提供课后服务,解决“三点半放学”问题。日前,长春市中小学全面推行课后服务,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后服务时间延长至下午五六点,每月每生收费不高于180元,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开展社团活动及兴趣小组活动等。
记者在长春市五十二中赫行实验学校小学部看到,下午4点多,教室里,学生们在认真写作业,教师发现错误,会给学生讲解。学校校长助理马蕾介绍,目前,全校学生的课后服务参与率达到98%以上,服务内容采用“4天作业辅导+1天社团活动”模式,丰富孩子们的校内学习生活。
在长春市第108学校操场上,同学们正随着音乐跳着“曳步舞”。副校长刘广茹介绍,除了作业监管,学校还设置了一些体能锻炼和兴趣课程。
“在学校写作业更快,放学书包都不用背回家,真的是减负了。”长春市北安小学一名学生说。
好政策为啥还引来颇多吐槽
课后服务开展以来,也有部分学校出现参与率低、一个年级报名人数不足30人的情况。很多家长在观望的同时,纷纷针对服务时间、费用和课程质量吐槽。一些一线教师也表示,课后托管让工作时间延长至10个小时,工作压力大,自家孩子无人看管。
时间——家长不“解渴”,教师压力大。“孩子5点放学,家长也5点下班,还是不能有效解决时间衔接问题。”小学一年级家长丛女士说,希望可以延长课后服务时间,或增设“班后班”,让家长正常下班后接孩子。但很多一线教师则表示,目前工作时间较长,压力过大。一般教师早上7点就到学校,课后服务到下午5点下班,每天工作10个小时,强度太高,难以维系。如果增设兴趣课程,教师还要备课。
收费——家长全“埋单”。“由家庭承担看护费用,怎么能体现出课后服务的公益性质呢?”长春市民马华说。此外,部分家长对于费用的使用情况也提出了公示要求:“钱到底都花在哪里了,我们应该有知情权。”
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平均到每节课的补贴有限,又难以调动起积极性。“有的老师宁可回家休息,也不愿意赚这个钱,需要我们做思想工作,动员教师参与。”一位副校长说。
质量——好师配好课。“家长参不参与,教师是关键。”长春市明德小学副校长林可表示,家长最关心的是谁看护,如果是本班教师,就更放心。“最担心合班看护,各班留的作业不一样,教师不掌握作业情况,也照顾不到每个学生。”一名家长说,她听说有合班情况,就不再报名。
看护内容也是家长们关注的热点。“我家孩子学习钢琴3年多,如果在学校只写作业,就荒废了钢琴。”一名家长说。很多家长也认为目前的课后看护内容过于单一,希望能开展更丰富多样的课程。
课后服务如何“众口可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课后服务的出发点是加强中小学生的作业管理,以及把课后服务建设为拓展学生素质的平台。
一些教育领域专家和家长建议,学校额外提供课后服务,需要投入人力、物力成本,应由政府和家庭共同承担。政府加大财政补贴,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既减轻学校和家长压力,体现教育公益性质,也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分配,优化管理和服务。
此外,“加强家校沟通,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也是重要举措之一。近期,长春市解放大路小学邀请家长委员会代表到学校,就如何完善课后服务听取家长建议,直接与家长对话,听他们当面“吐槽”,学校及时解释、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地满足家长关切,也让家长理解学校和教师工作。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及时听取家长建议,动态调整课后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更好地满足家长和学生需求,让“众口可调”。
不少老师也提出期盼,建议学校在探索中更科学地完善相关配套,比如合理安排老师在课后服务中的值班表,避免出现“老师在校照顾学生,自家孩子却无人照料”等问题出现。也有老师提出,在选择课后服务内容时,学校应该充分挖掘发挥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让教师各尽所长地开发课程,让兴趣激发教师的授课动力。
相关推荐
·课后服务惠学生 快乐生活伴成长!郑州经开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小学课后服务活动